走出校门、推开家门、打开心门 —— 明德中学百名教师访千家活动顺利开展
为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明德树人”育人理念,加强家校联系,推进家校共育,完善家长学??纬探ㄉ?,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按照长沙市教育局 “万名教师访万家”的工作要求,我校于本学期开始,开展“百名教师访千家 五清共育家校行”家访活动。在学校的全面部署下,家访工作已经顺利开展。
2月份,学校成立家访领导机构。刘林祥书记和王胜楚校长担任组长,范如玲书记、匡拥军副校长、陈溪副校长、李灿副长分别担任副组长,全体中层干部和年级组长、副组长担任领导机构成员。
刘林祥书记、陈溪副校长、教育处张建设副主任在德育工作会议上部署家访工作
学校制定了完善的家访工作五项制度:由教育处牵头,年级组落实,班主任协调,学校全体校领导、行政干部、班主任、科任教师全员参与的“全覆盖”制度;关注重点学生的情况、个性特点和需求,关注学生身心发展的“五个重点访”制度;针对存在特殊困难,一次家访很难取得明显效果的学生,学校建立家访档案持续跟进的“跟踪访”制度;家访前由班主任组织家访参与成员认真研究学生的具体情况、特长与不足,分析可能存在的原因,初步形成解决的办法的集体“备课”制度;家访过程中,注意收集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建议、老师优秀事迹、家长对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与建议等的“三收集”制度。
家访活动根据学生的实际,征求家长意愿后适时进行。班主任每月至少安排2名学生进行家访,每次家访班主任可邀请2名科任老师或年级组、学校相关老师一同参加??迫卫鲜γ垦谥辽倥阃嘀魅渭曳?名学生。家访形式以教师上门家访为主,特殊情况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学校还明确了家访工作的三项要求。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家访以学校为单位组织实施,书记、校长是第一责任人,教育处负责统筹管理、督导检查。各年级认真做好布置和动员工作,班主任积极协调科任老师配合。坚持多名老师一同家访原则,注意安全,确保家访活动有序、有力、有效开展。二是严明工作纪律。家访教师要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带着解决问题进行家访,深入了解学生及家庭情况。尊重学生家长,注意交流方式和方法,杜绝有违师德师风的言行,积极维护教师和教育形象。围绕“清廉校园”建设,加强五清共育,共创清廉明德。三是提高活动实效。创新工作思路,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剿鞲挥谐尚У拇胧┖桶旆?,积极推广家访工作经验和做法,选树优秀典型。访问后家访参与人员要如实填写访问记录,撰写访问实录或案例,做好访后分析,确保访问活动取得实效。学校将家访工作纳入班主任绩效考核,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
自2月份学校全面部署以来,我校家访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开展,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一致认同。高一年级开展了20名学生家访,高二开展了21名学生家访,高三开展24名学生家访,其中高三年级巫清华老师走访了5名学生,何丹、申晓翼、邹伟光、颜颂娥、王正飞、杨玥、范萍、向雅婷等班主任老师走访2名同学。
部分家访工作照片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勉励教育者要“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毕嘈糯耪夥菡嫘摹⒄媲樽叱觥靶C拧?,推开一户户“家门”的明德老师,定能打开学生和家长的"心门”,架起家校沟通的桥梁,更好地为学校教育和学生成长赋能!
附:优秀家访案例
温馨家访,双向奔赴
家访,是一抹向美而行的遇见,是一场心灵相约的靠近,是一次家校互通的牵手。
为了实现更有效的家校共育,3月6日,在明德中学纪委书记范如玲的带领下,高一年级副组长黄宗廉老师、班主任肖程文老师等一行开展了一场温馨有爱的家访活动。
一、爱的奔赴,让沟通有温度
“老师好!”“老师费心了!”刚到小区,就远远看见张正扬同学热情地迎接我们,一声诚挚的问候立刻融化了师生的心房,我们就如何减压的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范书记现身说法,与大家倾情分享了自己丰富的教育经验,帮助学生和家长缓解了学业上的焦虑,树立了对未来的信心。交谈中,范书记亲切地问候学生学习和生活上的困惑,认真倾听家长的心声,并贴心地为学生和家长答疑解惑,展现了教育的温度,师者的情怀。
范如玲书记、黄宗廉副组长与张正扬同学及其家长亲切交谈
二、心的交流,让成长有力量
第二站,我们来到了陈杞轩同学的家里,学生与家长对我们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老师与家长就如何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的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范书记结合自己教育子女的经验,与家长交换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是好事,作为家长需要给孩子留足空间,父母同心,有效陪伴,有效沟通。”在交流中,肖程文老师就班级建设与发展,认真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这次交流,我们感受到了家长的信任与期待,也体会到了身为师者的使命与责任。
领导、老师们为陈杞轩同学及其家长出谋划策
在这场家校合力、共育有声的家访活动中,从学校领导、年级组长到班主任,每一位参与者都受益匪浅。孩子有一百种模样,教育便有一百种可能。了解和靠近是教育的前提和根本,我们要用心倾听、用爱交流,和家长一起助力孩子跨越山海,拥抱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