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子洲头,湘江水畔 ,美丽明德,名师荟萃——第十三届全国基础教育化学新课程实施成果交流大会与会教师感言
2018年11月1日,是新的一月的开始,对于我来说,更加非比寻常。我非常荣幸与海峡两岸的 600 多名化学学科教育工作者们欢聚长沙市明德中学,参加第十三届全国基础教育化学新课程实施成果交流大会,共享以“探索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实践”为主题的化学教育盛会。北有南开,南有明德,长沙明德中学初体验——当你走近这所学校你就会爱上它。
当我走进明德中学的那一刻就被它独特的气质深深吸引,明德中学由胡元倓创办于1903年,是湖南省最早的新式中学堂。古老幽雅的乐诚堂、典雅别致的黄兴图书馆、气势恢弘的怀求体育馆等体现了古老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完美结合。校园绿树成荫、亭阁与名人塑像相映相美,置身于此,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一种典雅而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一种昂扬奋进的力量!
第二天我又早早来到明德中学感受它那深厚的文化底蕴,正好又碰见刘林祥校长,我们互相问好,他人非常好,也是我们化学人,是化学特级教师。校长说:明德中学115年峥嵘岁月,学校形成了五大历史文化符号,“辛亥革命策源地”、“院士摇篮”、“泰安球王”、“北有南开,南有明德”、“湖湘气韵,半出明德”,学校以“明德树人”为办学理念,提出“文化立校,特色办学”的办学方略,践行“涵养生命气象,让孩子像树一样成长”的德育文化理念,实行“明明德,悠天下,知格物,显人文,铸思想,扬个性”的人才培养目标,打造“生命化,生活化,生态化”为核心的三生课堂文化,构建特色课程体系,开设多样选修课,全面发展,引领个性张扬。他还告诉我,学校的一花一木、一砖一瓦都有它们的故事,此时拥来老师要和校长合影,校长告诉老师们学校哪里拍照最好看,一起前往,老师们笑得合不拢嘴。拍完照,我还紧追校长询问学校的选修课开设科目及情况,选修课丰富多样有学科的如化学类《化学实验》、《污水的处理》、《食品与安全》、《化学史》、《化学与健康生活》、《生活中的化学》等也有湘绣、球类等一百多种,我说那学生可真是幸福??!听您一说,我都想上一回明德中学啦!逗得校长哈哈大笑。
趁机我也和王磊教授、刘林祥校长合了个影。
大会精心准备的会议手册和代表证
沉甸甸的资料包
大会精彩内容大爆料
本次盛会开幕式在明德中学怀求体育馆隆重举行。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化学教育研究所所长王磊、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杨敏、长沙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孙智明、长沙市明德中学校长刘林祥、党委书记徐林等出席了本次大会开幕式??皇缴?,中国化学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化学教育研究所所长王磊教授致开幕辞,王磊教授概述了大会十三年来的历程,从最开始的探索到现在的实践、交流、分享和推广,一路走来,有艰辛但更多的是成长和收获。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杨敏、长沙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孙智明、长沙市明德中学校长刘林祥为大会致辞。
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化学教育研究所所长王磊教授致开幕辞
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杨敏致辞
长沙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孙智明致辞
长沙市明德中学校长刘林祥致辞
开幕式后,来自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Joseph Steven Krajcik教授登台分享他的研究成果——《国际科学教育中的项目式教学》。他从项目的提出背景、意义,选题,实施方法,教学效果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重点突出了从现象出发,提出问题,科学实践,发现新问题的项目式教学研究思路。Joseph Steven Krajcik教授虽腿部有伤,但仍坚持站着演讲,他的内容生动,他们团队的实践成效突出,虽项目式教学未能在美国普及,但他们一直坚持在路上。
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Joseph Steven Krajcik教授分享研究成果
接着王磊教授发表了关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化学项目式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话题的讲话。
北京市丰台区第二中学尙荣荣老师分享了她们学校的项目教学行动研究实践经验。
11月1日下午,围绕新课程改革中的核心素养主题,分别在6个分会场进行68场的现场上课、说课比赛,并在每个会场均有专家作精彩的点评。6个分会场同步进行,精彩纷呈,让我们大饱眼福。因为我也承担说课《科学补铁 健康饮食》,所以我就选择在第一分会场听课学习。
首先是两场现场课分别是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孙敏老师的《探究彭松剂》和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万海涛老师的《鱼浮灵主要成份测定方案探究》
最后点评环节:首先是汪峰老师对此次讲课与说课进行了总体评价与指导,接着广东张华老师对每一位教师做了细致入微的点评,并讲到“课虽止,意犹存”,智慧的教师都具有举重若轻,四两拔千斤的深厚功力。众行远,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同行一起我们可以走得更远更稳健,看见更美的风景。宁夏大学吴晓红教授点评说课要明确说课要素,要搞清楚“在哪里、到哪里去、如何到那里”的问题,整个教学过程要落实教学思想,注重教学评价等问题。王磊教授点评到: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探讨分享的过程,教学要深入具体,超越具体,要对学生进行诊断、评价,关注学生的认识、能力的发展。最后王磊教授说高水平的说课有3种,第一种是讲故事,有思路,有逻辑,娓娓道来;第二种是做研究,聚焦怎么做研究;第三种是懂得分享教育智慧、教学艺术。
匆匆吃过晚饭, 因为晚上四个工作坊同时进行,只能忍痛割爱,大家只能选最感兴趣的工作坊参与。我参与了王磊教授的高中化学工作坊,北京市昌平区第二中学葛继宁老师以《重雾霾天气下,汽车限行是否合理》学习了如何开展社会性议题还有其他几位老师的精彩分享。王磊教授最后总结:我们的教育应该是面向未来的教育,未来已来,项目学习具有挑战性,关注化学前沿,超越教材,不断突破、打破教材。来长沙我带着问题来,课后我面对面的向王磊教授请教,她给了我诸多建议,并嘱咐我要不断学习,寻找方法,路很长,慢慢走。
第二天早上聆听了明德中学胡天雪老师的现场课《基于微粒观的离子反应多元探究》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刘亚俊老师的现场课《给纪念币穿铜衣》
化学如魔法一般
接着大会还邀请优秀个人及团队分享优秀经验,首先发言的是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邹海龙老师《引领学习研究促进专业发展 探索教学改革 提升教育质量——湖南省化学新课程教学改革经验》讲述到湖南省把握时代要求,落实立德树人,聚焦核心素养,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
长沙市明德中学彭云武老师分享 《打造务实创新的化学教研团队》
河南汤阴一中王秀荣老师分享她们的教研团队故事《教学研究在路上》讲述她们风一样的团队,风一样的化学如何开展,告诉同行们既要大开眼界、仰望星空也要平视远方,脚踏实地。
成都市郭小渠老师名师工作室带来的《研教结合,创新大数据建模高考化学的教学策略》
重庆巴蜀中学田博文老师《如屡薄冰 坚韧精进——我的成长反思》
浙江省台州中学李宏春老师分享《追梦 耕耘 收获——遇到更好的自己》,李老师以歌曲《遇见更好的自己》为开场白,讲述在化学道路上如何追梦、耕耘、收获,让在场的老师都兴奋不已。
大会闭幕式还现场颁发“中国化学会2018年(暨第十三届)全国基础教育化学新课程实施成果征集及评选”的优秀集体奖、优秀个人奖以及说课奖。
此次能来长沙,我真的很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