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满楼app官方免费下载,一品楼凤qm论坛官网,楼凤阁万花楼论坛,qm楼凤大修车队论坛入口

您的位置: 首页 >学校新闻>图文新闻>详细内容

图文新闻

115周年校庆之“重走明德路”:重访霞岭,万山之中的明德教育“圣地”

来源: 发布时间:2018-04-03 16:02:45 浏览次数: 【字体:
 

层层山峦,重重叠嶂。这是山的海洋。

330日,明德校友会理事会各成员及学校相关工作人员一行,在学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陶旅枫的带领下,于万山丛中蜿蜒向前,重妨明德中学于抗战时期在此办学的湘乡霞岭。

大家一路行一路感慨,当年全校迁到这崇山峻岭的深处,不知历经了多少凶险与艰辛。

1938年年初,因抗日战争局势紧张,学校经过考虑,决定将学校搬迁到衡山、湘乡、湘潭交界处的曾国藩从弟曾善长公祠。地处万山从中,非常偏僻,正是为了躲避日军炮火。胡元倓老校长在其《耐庵言志》第四集自序中记载过:“廿七年春,定移湘乡之霞岭,以地居万山之中,与公路、铁路皆隔数十里也?!?/span>

历经艰辛,师生们终于将图书仪器等设备搬迁到这深山之中。不少老师甚至是举家搬迁。明德中学在此办学将近六年,从1938年初到1943年暑假。

如今的霞岭(明德村),村后的山上,当年的明德学生曾在此军训,并且进行实弹演练,吓退了周围的山匪

山前清溪,据校史记载,明德中学曾在溪中设了一座坝,拦截溪水,水面宽阔,可以让师生在其中游泳锻炼。

当年的校务办公室及高中部所在地:“涵养堂”,虽然几度改建,面目全非,仅余一角,但依稀可见当年风貌

 

几度沧桑,天翻地覆。如今,此地已属于娄底市双峰县荷叶塘镇。离曾国藩、曾国荃故居之富厚堂、白玉堂不过十公里左右。

2017年,当地为纪念明德中学曾在此办学近六载,涵养教化,泽被乡里,将当地两个村合并,更名为明德村。

当地村民非常热情地向我们展示他们请求将村庄改名为“明德村”的请示

当年残留的一小部分建筑

 

 青山绿水依旧,只是物是人非。当年数百名师生在深山之中办学,弦歌不辍,英才辈出,涌现出了包括肖纪美、廖山涛、丁夏畦三位院士在内的一大批卓有声誉的人才。

据校史记载,当时租用了涵养堂、敦富堂、焕新堂等处办学,都是楼宇众多的建筑群落,有高大的山墙围绕,彼此相隔不远。虽是山间的一块小盆地,但前临田野清溪,背靠青山竹林,钟灵毓秀,氛围宁静,不失为刻苦攻读之地。

随着历史变迁,原有的古老历史建筑,大多消失不见,只剩下了小小的一角,依稀可以看见当年残留的痕迹。

虽然残破,但地上铺着极为整饬的青砖地板,可以想见当年建筑的规格与风貌

   当年残留下来二楼楼板,虽然残破,当年铺得非常平稳、整饬、结实,上面还有当年挂马灯的钩子

二楼的地板,当年很多明德学子在这些地板上睡过

屋檐一角的装饰与雕栏,都已残破不堪。几度改建,几乎都看不到了

当年师生进山搬运器物,用的就是这种三轮小推车

 

湘乡霞岭(现为明德村)的村民听说明德中学要来,都非常高兴,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当地的一些老人还依稀记得当年明德在此办学的情景。许多村民还热情地带领我们寻找、参观那些保留的建筑遗迹,讲述当年的一些逸闻趣事。

当地人告诉我们,这间房子曾是当年明德中学校长办公室秘书(相当于代校长)的何公望老师的住房,现在几度改建,面目全非

这间房是当年涵养堂的主体建筑之一,房内的两根柱子上曾经挂过明德抗战时的对联,如今的房主人,还能背诵当年的对联

当年校务办公室的八方门

屋后曾是明德的化学实验室

屋主介绍,屋梁上还有拆下来的当年的隔门与雕窗

   池塘外曾是高墙,蜿蜒围绕,建国后即拆除。下面的天地曾经被用作明德中学的篮球场。当地老人还记得以前的校工经常在篮球场上用石灰画白线

 

岁月沧桑,历史的痕迹终将在时光的长河里逝去,但是“坚苦真诚”的校训、“磨血育人”的精神,依然被代代传承,成为每一代明德人的精神基因。

青山绿水之间,那一份勇于担当国难、以教育救国的气概和抱负,那一份在深山之中弦歌不辍、潜心向学、报效国家的伟大情怀,将代代流传,永远值得我们明德人记忆与怀念!

采访曾在明德中学平民学校就读的周炳生老人。他1933年生,曾在明德学子任教的小学就读两个学期,谈起当年,他还可以讲出很多细节

 130、置霞岭时期学生做操照片

湘乡霞岭时期学生做操照片,虽漫漶不清,但人数众多,楼宇高耸,可以想见当时盛况

校友理事会一行在涵养堂前,与当地村民合影留念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