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专业素养,做研究型教师——明德中学2018寒假教师培训系列活动2
夯实内涵建设 提升学科素养
——记明德中学“提升专业素养,做研究型教师”政治学科研讨会
2018年3月2日上午8:30,正直元宵佳节,明德中学政治学科中心全体教师于乐城堂中栋E208召开了“提升教师专业,做研究型教师”政治学科研讨会。明德政治学科中心主任杜友强老师主持本次会议.我校教科室副主任刘周军亲临现场参与讨论。
本次会议分学科发言人讲话与自由讨论两个阶段进行。
会议伊始,杜老师介绍了会议召开的背景与目的。他提出:在新高考背景下,对教师的专业素养能力更高,传统的教学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当下的需求?!敖萄Щ疃疃纬袒笔且院蟮那魇?,同时也提出提升专业素养,第一是形势要求,第二是学校发展要求,第三是个人发展要求。并高屋建瓴的从未来政治学科研什么,怎么研做了详细系统地讲解。
在学科代表发言中,张新桂老师从作为政治教师要有教育情怀、与时俱进的意识以及做一个爱国富有激情的教师谈起,以亲身经历对新形势下教师的要求一一做了阐述,强调政治教师的知识素养与能力素养,对成为研究型教师,提出几个关键词:态度、用心、行动、坚持、学习、创新。陈新老师则从“做研究型的名教师”谈起,表示作为教师,要有志向,随后务实的从“看路”着手,以上公开课为例,教师要善于发现问题,寻找角度,形成文章,从而解决问题。而且要向他人学习,博采众长,珍惜各种培训机会。在自由讨论环节中,彭代红老师用深深地人文情怀讲述了她的教学故事;王晓慧老师历经高考五次大改革,强调新高考下,可以分组研究书本,研究教法,从而顺利的写出文章;刘碧霞老师则从新高考下教师的紧迫感谈起,指出教师要吃透新教材,了解课堂活动形式,同时学校要多组织新高考下教师专业培训活动;张科老师则以自己两任高三经历讲述了学习的内化过程,表示怎么让学生更有收获是自己一直的追求。其他政治教师对本次研讨会主题也一一做了发言。
随后刘周军老师做了总结发言。他在总结中对政治组这个大家庭的和谐温馨表示感谢,同时对本次研讨会的效果与意义进行了肯定。刘老师强调:做一名研究型教师,课后要有积极反思,要掌握学情,要加强时事研究,要加强高考研究。
最后,杜老师强调:新时代下作为一名政治教师面临挑战,但是也是机遇。希望各位教师搞好教学,平衡生活,做一名幸福的政治教师!
提升专业素养,做研究型教师
——历史学科中心举行专题研讨会
3月2日上午8:30,明德中学历史学科中心全体在职教师齐聚乐诚堂中栋E209,以“提升专业素养,做研究型教师”为主题展开了热烈的研讨。工会副主席许安玲、教育处副主任蒋灿强等领导参与研讨活动并予以指导?;嵋橛勺尬肮饫鲜χ鞒?。
会议第一环节由三位中心发言人围绕研讨主题作发言。徐建国老师以“创建历史的学术型课堂”为主旨作了发言。他指出,历史学术型课堂的内涵是采取史学的研究方法,研读以人为主体的史料,在体验和感悟历史真谛中,发展师生史学素养的课堂。他还指出建立学术性课堂的具体做法是自主学习(理解和感知史实)、体验探究(研读史料)、感悟升华(反思学习内容与过程)。并用两个生动的教学例子说明了历史学术型课堂的教学实践。他呼吁历史教师要多阅读专业书籍,提高学科素养,不断夯实专业功底,同时多关注学生实际,让学生积极快乐地参与,追求既有学术味又有生动性的课堂。
接着,赵东明老师以“怎样做一个研究型老师”为主旨发言。他指出,学校历来十分重视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来自学生、家长、社会等各个方面的期待和教师自身的责任感也促使教师不得不进一步钻研业务,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我校历史学科中心全体老师也都一直以认真的态度积极推动此类工作的开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今后,我们也要在此基础上继续提升学习,具体方法有多种,如自学、向同行学、向学生、家长学、甚至向社会学。学以致用,活学活用,将优秀的东西运用到教学中来。
最后,徐桃夭老师从自身实践出发,谈到了阅读对人的重要性。徐老师不仅自己热爱阅读,还积极带动家人、学生广泛阅读各类有益书籍,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他主张历史教师应多读一些专业著作、教育类书籍,也可充分挖掘利用专业期刊和网络资源里的知识。此外,他还具体谈了历史思辨能力、历史学科素养及其关系等问题。并以“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共勉,呼吁全体老师主动迎接挑战,获得成长。
随后,各年级历史备课组长就本学期工作计划作出详细说明。全体历史教师集中讨论发言。大家纷纷表示此次培训受益良多,并就如何提升教学素养,做研究型老师各抒己见,如关注大学先修课程等各类学科竞赛的培训、灵活调整不同层次班级的教学方法等。大家集思广益,会议讨论气氛热烈。
最后,会议由蒋灿强主任作总结,他充分肯定了历史学科中心务实和谐的工作氛围、肯定了各位老师的辛苦付出,并指出“越专业,越幸?!薄鋈四谇κ翘嵘ㄒ邓匮墓丶M鲜γ强朔?,在教育教学工作上精益求精,更进一步。
会议在两个小时的热烈研讨中圆满结束。
倾听地理核心素养“落地”的声音
——记明德中学地理学科研讨会
长沙市明德中学地理学科中心 蒋彦
3月2日,乍暖还寒,草长莺飞,在这个生机勃勃的学期伊始,长沙市明德中学地理教师齐聚一堂,召开了以“提升专业素养,做研究型教师”为主题的地理学科研讨会,共同探讨地理核心素养如何“落地”。会议由叶长绵老师主持,学科中心主任何静、高三备课组长汤孝文、青年骨干教师许胜强分别做了精彩的发言,陶旅枫副校长出席会议并做重要讲话。
一、新课改、新高考的课堂如何“落地”。
首先发言的是学科中心主任何静老师,她从地理学科四个核心素养谈起,强调了一个“新”字——“新课改、新高考、新课堂”。地理核心素养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这对老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何老师认为,新高考是挑战,更是机遇,对于如何打造适应新课改、新高考的课堂,她从教学计划的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合理处理、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三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意见,既有科学的教学理论,又有真实的教学实践。听完她的发言,所有的地理教师不禁感叹,何老师不愧是地理学科中心主任,对新高考、新课改把握全面,了解透彻。在她高屋建瓴的阐述下,大家对地理核心素养如何落地有了更具体的认识。
二、高三二轮复习的课堂如何“落地”。
高三备课组长汤孝文老师对于地理教学一向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大家对于他的发言都特别期待。果然,汤老师没有让大家失望,他的发言——高三二轮复习学案模式的思考,满满的都是干货,让大家受益匪浅。他认为,一个好的地理老师,应该有问题情境的设计能力和对学科知识进行结构化的能力。他以地图和等高线这一专题为例,谈到了学案结构的设计、难点的突破方法、学生利用学案落实的手段。他毫无保留的贡献出自己在实际教学中的经验,对大家使用学案上复习课具有非常大的借鉴作用。从他的发言可以也看出,高三地理复习一定是扎实有效的。
三、地理实践力如何落地。
地理实践力是满足学生终身发展必不可少的核心素养,而研学旅行是培养地理实践力的重要手段。许胜强老师就从他对研学旅行的感悟出发,谈到了地理实践力的落地。他给大家播放了带领班上学生做外来人口调查的新闻视频,介绍了自己和其他学校在研学旅行方面所做的工作和获得的成绩,让大家认识到,地理教师在研学旅行中具有得天独厚的学科优势。许胜强老师具有前瞻性的观点让在场的老师耳目一新,也更坚定了大家做一个乐于实践、博学自信的教师的信心。
最后,陶旅枫副校长做了重要的总结发言。他肯定了大家在地理核心素养“落地”方面所做的工作,也鼓励大家要多学习、钻研、积累、提升;除了个体研究之外,要加强学科中心、备课组的集体备课研究;更要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性的文字材料,把研究成果转化、传播、发表,争做学科的名师。
2个小时的研讨会结束后,在场的老师都觉得意犹未尽。这次研讨会体现了明德地理人对教学的科学严谨态度,对新高考、新课改的悦纳信心,对地理学科浓厚的学科情怀。相信有了全体明德地理人精诚团结的探究,地理学科素养一定会在明德课堂中落地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