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学之道,在明明德”?——2017年下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为什么“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2017年下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明德中学校长 刘林祥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新的学期已经到来,面对新起点,我们有新气象,也将有新收获。在此,我谨代表学校,向老师们、同学们致以新学期的美好祝愿,向加入明德大家庭的高一新生表示热烈的欢迎!
明德创办于1903年,至今有114年的历史,是湖南最早的新式中学堂。学校的校名来源于儒家的经典《大学》。《大学》开篇第一句话,就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我想,作为明德人,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要认真的思考和理解我们的校名,理解为什么“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这句话一般翻译成 “大学的理想,是想要彰显一个人光明的德行”,这里的大学,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大学,而是大人之学,指的是高深广博的学问与修养。这句话最重要的是“明明德”这三个字,它们能从三个层面给我们以启发:
第一,“德”,“大学之道,德行为首”,学习首先在于道德素养的提升,在于精神品质的锤炼。
这是中国古典教育的智慧,它告诉我们,知识是外在的,而美好的道德、美好的精神品质,是内在的,是我们学习的根本。拥有美好的道德、美好的精神品质,才能让我们面对人生的种种艰难挫折,才能让我们将学来的知识造福他人、造福社会,同时也造福自己,让自己收获真正的人生幸福和人生意义。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曾说“知识即美德”,我们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意思比较接近,都是在提醒我们,注意自我道德素养的提升和精神品质的锤炼。明德中学114年来,人才鼎盛,大师辈出,有“北有南开,南有明德”以及 “院士摇篮”的美誉,能够做到这样的境界,不仅仅是我们的教学质量高,同学们的文化知识学的好,更是因为我们一直坚持“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注重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民族精神与高尚品格,明德的杰出校友、“党和人民的骆驼”、开国元勋任弼时等人就是典型代表。
第二,“明德”,“大学之道,自信明德”,每个人都有天赋的光明的美德,就潜藏在我们的内心深处。
明代儒学大师王阳明说,所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就是“复其本体之明”,就修复我们内心中本来就有的宽阔和明亮。我们学校乐诚堂一楼大厅悬挂着清末状元、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送给明德的一副对联:“求应用学,复本体明?!币馑际峭ü?,掌握经世致用的学问,恢复我们自身内在的光明。114年来,明德中学一直有“自尊自信”的德育传统。今年,我们350班考上北京大学的罗亦宗同学,曾经写过一篇《绳与刃的搏斗》的文章,他在文章中反思自己的局限与软弱,但也发现了自己内心的温暖与光明,获得了一种深刻的自信。这个自信,是相信自己内心中有光明向善的一面,成为一个充满阳光的人,一个堂堂正正的大写的人,这样的人,终当有所成就。
第三,“明明德”,“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既然每个人内心中本来就有光明的品德,我们要做的就是去把它彰显出来。
古人一般都把“明德”理解为人本来就具有的、天赋的美德,宋代儒学大师朱熹就说“明德者,人之所得乎天,而虚灵不昧,以具众理而应万物者也?!泵篮玫钠返?,是我们自己本来就具有的,不是校长、家长、也不是老师赋予你的。人生本来就多挫折,青春时代也容易迷茫,但是,请大家一定相信自己,每个人内心中都有上天所赋予的美好品质,它就在我们内心深处,需要我们有自觉的意识,自己去培育和彰显。明德114年来,都倡导“自尊、自立、自主、自信”的德育传统,就是希望大家有一种道德的自觉意识,自觉的担负起自己的人生责任,创造自己的人生意义。今年暑假,我们学校高二401班郭沁同学登上“中国新歌声”的舞台,表现优异,受到了那英、陈奕迅等导师的青睐,现在又进入了决赛。她的优秀,其实源于他自己的自主和自觉,激发了她自己的专业学习热情,发现了自己内在的美好天赋与品质,自己去思考、完善和提升自己。
老师们,同学们,我们学校以“明德”为校名,体现了明德114年来的办学精神。希望大家在新的学期、新的学年,传承“大学之道,在明明德”的伟大传统,做到道德上的自律、自信、自觉,守护和培育自己内心的光明,做一个“明明德,忧天下;知格物,显人文;铸思想,扬个性”的明德人!
明德中学校长刘林祥在2017年下学期开学典礼上致辞
全校师生在升旗广场参加开学典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