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满楼app官方免费下载,一品楼凤qm论坛官网,楼凤阁万花楼论坛,qm楼凤大修车队论坛入口

您的位置: 首页 >部门设置>国际课程中心>详细内容

国际课程中心

【明德国际读书分享】龙应台:《目送》

来源: 发布时间:2017-10-26 11:53:30 浏览次数: 【字体:

人生在世,你是否为人父母,满怀希冀,目送小婴儿慢慢成长成人;你是否为人手足,守望相助,共同在人生的洪流中进退;你是否为人子女,出走半生,归来看到父母华发,心里只有一个声音:时光,时光,你慢些吧……

秋叶翩跹的日子里,Aileen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一场心灵的洗礼。龙应台“人生三书”之《目送》。

《目送》的七十三篇散文,写父亲的逝、母亲的老、儿子的离、朋友的牵挂、兄弟的携手共行,写失败和脆弱、失落和放手,写缠绵不舍和决然的虚无。她写尽了幽微,如烛光冷照山壁。这是一本生死笔记,深邃,忧伤,美丽。

Aileen老师撷取了《如果》、《回家》、《胭脂》、《十七岁》以及《目送》等几篇文章深情地朗读,并分享了自己的人生中的动情时刻,情到浓时,引众人热泪,现场皆是动容。文中一字字都是俯首即是的日常生活,细腻平实,读来却是情意盎然,直击人心。

目送什么?目送的是亲人的背影。人届中年,将要面临目送两种背影。“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span>

一是父母的背影。且不说父母渐渐老去,他们行进的方向是命中注定的,单想想我们少小离家,远赴他乡念书,由于城乡之间、大城市与小城市之间、不同经历之间,自此与他们之间产生的观念上的隔膜、沟通上的障碍的情形,这种背影远去的痛楚和无奈,自己和父母都能感受得到。这样的背影,即使我们去追,也是聊作补偿的性质。

二是子女的背影。子女再也不是围绕在膝下的小孩,他们开始甚至在高中时代就去外地、甚至外国读书,当他们偶尔回家的时候,作为父母的我们就会感受到子女背影远去的无奈和怅惘。子女的背影,更多地是两种人生、两种环境之间的告别,那种挥手,更为坚决。

父母目送儿女,儿女目送父母,这目送里,含着多少难言的深情和无奈的伤感。我们每个人也都是在这一程又一程的目送里,走向生命的尽头。虽然最终免不了身化尘埃,但这无数次“目送”里,沉淀出了我们生命的重量。

对于《目送》,龙应台自己有一句很精彩的概括:《目送》是溪水冲过千山万壑看见大海的顿时的明白。这“明白”,即“慈悲”的代名词——明白了,彻悟了的灵魂,哪一颗不慈悲?

慈悲不易。裹挟在滚滚红尘中的当今世人,尤其难得慈悲心??焖僦赂坏挠?,贫富不均的现实,高节奏的、心灵追不上脚步的生活……都让人远离这慈悲心。

可是,龙应台的这本《目送》,核心就是慈悲两字。这慈悲情怀,体现在笔下的每人每物,流淌于各章的字里行间。

细加辨析的话,慈为慈爱、和善,是输一己之善良关爱于外界,方向向外;悲,为悲悯、同情,是纳别人之痛楚无奈于胸怀,方向向内。无慈难以成悲,无悲亦难以为慈。这两者,互为因果,常常相辅相成,每每联袂而行。

慈悲为怀,就是佛家心肠。

龙应台(1952--),祖籍湖南,父亲姓龙,母亲姓应,出生在台湾,所以叫龙应台。台湾著名文化人,公共知识分子,著名女作家,作品针砭时事,鞭辟入里,被余光中先生称为“思想的龙卷风”。是华人世界有影响力的一支笔,80年代的作品《野火集》,似雪浪滔天,有着万丈豪气;近年写的《孩子你慢慢来》、《亲爱的安德烈》、《目送》,如和风细雨,处处温柔深婉。代表作品有《野火集》,《百年思索》,《亲爱的安德烈》,《目送》等。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