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满楼app官方免费下载,一品楼凤qm论坛官网,楼凤阁万花楼论坛,qm楼凤大修车队论坛入口

您的位置: 首页 >部门设置>国际课程中心>详细内容

国际课程中心

“不盲从,不轻信”——《乌合之众》读书分享

来源: 发布时间:2017-01-16 15:16:56 浏览次数: 【字体:

 本学期的第二次读书分享会,国际部留学指导中心Cindy老师为大家分享了《乌合之众》这本名字奇特的书。

 Cindy老师首先描述了2012年发生在西安市的“9.15打砸日系车案”,接着话锋一转,引入群体的概念,进而切入《乌合之众》这本书中的观点,从群体的特点、群体的心理、群体的情感特点、群体领袖及其说服手法分享了这本书的观点。在此之后,她介绍了这本书的作者古斯塔夫·勒庞的生平以及这本著作的创作背景:200多年前,法国的动乱年代里,作者勒庞因自身是贵族阶层,对人民的观察采取的是高高在上的视角,作为精英论的信奉者,勒庞对民众群体持天然的蔑视。应该说,在19世纪末的欧洲,或者说是封建时代里,统治者就是用这种思想模式去认识大众群体的,后来希特勒把这种思想应用得淋漓尽致。

 勒庞经过前人的立论,在观察法国大革命、工业革命、以及在欧洲、非洲的旅行中收集材料,提出了“群体心理学”的概念。他指出一个人进入一个群体后,理性的个体将被非理性的群体所淹没。Cindy老师还例举了前段时间轰动媒体的明星离婚案、“非典时期”的抢板蓝根事件等。最后,Cindy老师还指出了这本著作的不足之处,并附加了同期著名社会学家塔尔德的不同的观点。在最后的结语中,Cindy老师总结道,“当看此书时,不管是对作者持反对意见,亦或是成为作者的拥趸,读者已然成为作者嘲笑的“乌合之众”了?;谎灾?,作者此时,也是这群“乌合之众”的领袖之一。群体领袖如果能正向引导群体,群体将发挥极大的作用。但群体内的成员作为一个独立的人,要保持独立人格,不盲从,不轻信?!?/font>

《乌合之众》这本书,虽然写于200多年前,但是它却有现实意义,我们在社会中会成为许多群体的一员,如何才能不盲从,不轻信,不做乌合之众,这是一个非常深刻的问题。随后,各位同事分别讲述了自己的所感所想,并对活动组织与分享者的妙语均给出高评价。

每逢周二的读书分享活动俨然已成为国际部的特色品牌,让我们期待下一次的分享吧。

书籍分享:

《乌合之众》,作者:古斯塔夫·勒庞(1841-1931),法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以研究大众心理特征著称。他写下一系列社会心理学著作,以这本书最著名,被翻译成近20种语言,至今仍在学术界有广泛影响。这是一本名字纠结的书,据说这个译名很得罪人但非常到位。这本书出版于1895年,曾影响过希特勒、罗斯福,至今仍影响很多人的价值观。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