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满楼app官方免费下载,一品楼凤qm论坛官网,楼凤阁万花楼论坛,qm楼凤大修车队论坛入口

您的位置: 首页 >部门设置>国际课程中心>详细内容

国际课程中心

教育是什么?——明德国际部陈子峰老师新学期演讲

来源: 发布时间:2017-01-15 15:27:19 浏览次数: 【字体:

 在座的每一位老师都在思索的一个问题就是:教育是什么?这个问题实在很难讲清楚,中国讲了两千多年也没能讲清楚。

 今天我想说教育是什么,因为我的感触比较深,尤其是去了加拿大和学生在一起之后。这次参加夏令营的学生还是比较有收获的,基于暑假的这段经历,今天谈教育的话,先讲一个观点。西塞罗,古罗马的哲学家、教育家,曾经的观点,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摆脱现实的奴役,而非适应现实。我个人觉得是讲得非常在理的一个东西。什么叫摆脱现实的奴役,并不是说等于物质层面的,功利性地去看待现实,对现在国际部的学生而言,他们是不需要太多地去追求物质的,这是无可否认的一点。我们接下来谈谈什么叫“标准”。因为就在国内而言我们其实是更多是存在外在的固有的整齐划一的现实存在的标准。BBC发布的中国老师去英国教书的视频就能看得出中国老师所传授的标准是怎样的,中国老师在英国掀起了升旗、做操的潮流,这就是整齐划一的教育,其实真正懂教育的人就应该打破的一点,因为标准只是一种手段,而他们应该去达到超越自我的个人价值的实现,我觉得教育的目的是超越现实,来实现个人价值的体现。什么叫超越价值,什么叫实现个人价值的体现呢?就在于,超越现实就是为了更好地去适应现实。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曾任教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美国斯坦福大学和马里兰大学,早年留学美国,先后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和耶鲁大学硕士学位、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他以个人的经历谈到了什么叫做现实,他举了一个中国和印度的例子:中国的教育水平是高于印度的,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我们会发现一个现象:像我们所讲的芝加哥学院、哈佛商学院、康奈尔商学院的现任院长都是印度籍的,没有中国籍的;各大公司CEO,包括德意志银行、万事达公司、微软,都有印度籍来担任的,但是在中国是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中国没有(人)在世界级的商学院担任过院长,中国没有(人)在世界顶级的大公司担任过领导。原因很简单:中国的教育是标准的整齐划一的,这对中国前三十年的经济是有好处的,知道是什么意思吗?因为我们施行的标准化,那么会造成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很低的,用数学(概念)来讲,就是“方差”很小,两端段人才少,接触的人才少。中国前三十年的经济的发展,我们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所以中国改革了三十年,经济总量超越了日本,就在于中国的方差很低,中国的所有的标准是差不多的,但是我们迈过这三十年的经济发展,我们要达到后三十年经济的发展,就在于是否有这一样东西:知识产权。中国是有很多高科技的发明没有知识产权的,就在于差不多,所以很优秀的人不多,很差的人也不多。这样其实会成为中国后面几十年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

 所以,回到西塞罗所说的什么是教育:教育是摆脱现实,就是摆脱现实的奴役,而不是去适应现实。适应现实就是适应标准。而我觉得国际部的教育发展到今天已经第七年了,要打破现实的规范,打破标准,而创造新的行业标准,就是要学生去摆脱现实的奴役,去尊重他们的价值观,尊重每个学生的差异。有的学生不听话,我们不是说纵容学生不听话,而是去探寻学生为什么不听话的源头,去问他不听话背后的表现,他的自我的价值在哪里,而不是整齐划一的,人为地促使所有的价值观都是一样的。   

 第二点是到底教育是为了成为一个标准化成功的人,还是别的东西?其实教育的目的有很多种,第一种是学习过程当中的快乐,第二种是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第三是完成人格的塑造。当今中国的教育,这三项其实是忽略得比较严重的。第一就是学习过程中的愉悦体验。其实学生来上课是没有过程体验的,因此他的学习结局也是不同的,很多时间都是在kill time ,把时间给如何消耗的。他每次考试的成绩都会很差,他自己也不想面对,这个在我看来是比较失败的,而这正是我们今后要总结并努力的方向,让学生在我们的课堂当中,在我们的活动当中是有愉快的体验的,而这愉快的体验就是我们西方教育最大的核心。在加拿大夏令营期间,我们的11天,只有两节课在教室里上。第一节课的自我介绍,最后一节课让学生写一份感谢信给各自的寄宿家庭,其他的全是活动。没有学生对这次夏令营有投诉,也没有一位老师说我们学生不好。所以最后当我们离开的时候,总负责的老师说:这是我接待的最好的一批学生。因为他们与寄宿家庭,非常融和,非常听话,很有礼貌,很有礼节。而游学的过程当中他们是愉悦的,他们是没有抱怨的,就是让他享受学习过程当中的愉悦。这样的目的,就是要有独立思考的行为能力。我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这个例子其实对我和同事打击很大。事情发生在我们去刘栋长家里吃饭。当时来了一位学生,在维多利亚读书,读的是计算机,饭桌上我和同学们说其实大家来了这么多天,我还是担心我们的学生的,因为一部分同学听不懂上课在说什么,若一年后仍旧听不懂是不能够完全跟上老师的节奏的,我觉得是很糟糕的,回去的时候要好好练练听说。如果你过来上课的话,读语言学校是很贵的,学费大概需要10万块钱。这个时候那位读计算机的学生说:我觉得不是,为什么要这么多钱,不需要这么多钱。然后学生就开始起哄,开始质疑我说的一切。人都是这样的,人都会倾向去听负面的,非正面的新闻。最后面等学生走了之后,我向Amber老师证实如若学生没有达到相应的雅思分数,若想去UV,是否需要维多利亚培训语言?她说是的,我说读完大概多少钱,他说大概两万加币,我就说两万加币是不是十万人民币,然后所有学生就知道我说的是对的。轻易质疑的习惯在学生中间是普遍出现的,就是我们没有培养出他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是第二点。而这种能力,不仅有利于我们工作的展开,更多的是(有利于)他以后的成长发展。我们每天都会收到这么多的新闻,这么多的消息,哪个是对的哪个是错的,哪些是需要我们去证实的,哪些是我们需要辨别的,而这个没有的话就会对他以后的发展产生问题,这是第二个目的。

 第三个目的是完整人格的塑造。什么叫做完整人格?讲这个之前我要讲一个概念:度蜜月。结婚是要度蜜月对不对,我不知道在座的几位已婚的女老师有没有度蜜月的经历。你们是否思考过这样的问题,先结婚再去度蜜月是有问题的,应该是先度蜜月再结婚的。因为只有旅行当中,我们把两个人处于完全陌生的情况下,语言是陌生的,人际关系是陌生的,去的地方是陌生的,而人在这种陌生的环境下是不会去保护自己隐瞒自己,因为在熟悉的环境中我们会把自己不好的一面隐藏起来,我们称之为藏拙。那在陌生的情况下,很多东西是无法预料到的,是不能够随机应变的,所以人性对好与不好,才最真实地表现出来。这次的游学经历把学生身上的好与不好一览无余地表现了出来,我讲一个事例,当时我们去一个商场时,碰见了一位华人女士,她从Coach一次买了好几个包包出来,一些学生对她购物肆无忌惮的表现显出了一种羡慕和憧憬。他们的价值观是物质化的价值观,他对物质的欲望却是最低级的欲望,两个字“拥有”,而不是欣赏,更不是尊重。没有欣赏怎么会有尊重?

 那面临这三重标准,接下来我们怎么做?回到现实本身,中国的教育为什么是标准化的,因为中国的教育是自上而下的,上面有个国家教育部,从教材的编撰到老师怎么选拔,学校怎么考试,考试之后成绩怎么公布,这是中国两千年的历史。从科举制度,到后面武则天加举了殿试,到现在都是一样的东西。因此,你会发现国外的教育为什么不是标准化的,国外的教育为什么是精英教育,国外教育为什么这么令人向往。因为国外教育本身不是从上而下的,而是从下而上的,我们要打破这个标准,其实是可以从下而上的,就是我们现在小范围在明德国际部定义一个明德行业标准,定义明德的教育规范,然后慢慢扩展到别的国际部,然后到全国。这个听上去很虚,听上去不现实,但是你想想文艺复兴时期就是这样子,但丁写了一本书,叫《神曲》,达芬奇画了一幅画,画的是人而不是神,意大利的文艺复兴从弗洛伦萨,从米兰开始扩展,到意大利的整个国家,从意大利跨海到了法国,从法国到了英国,再扩展到了整个西欧,再从西欧影响到全世界,从十四世纪影响到二十一世纪。所以,教育也应该是局部的怀疑,局部的反思,到探讨,到批判,到推翻。我们现在从局部的怀疑到反思探讨的过程,我们要做的应该是批判和推翻,然后在新观念的体系的形成,到对其的反思和推翻,再到观念的升华和思想的解放,所有的文艺复兴、启蒙主义、新教主义和精英主义都是这样的过程,所以我并不觉得这个是不可信的,因此我们能够做的就是先拥有我们自己的东西,在自己观念的形成完善后而希望它能够慢慢地扩散到别的学校,而这才打破行业标准,包括我们教学方面,能够打破思想禁锢,所以我们要打破现有标准,就是发挥学生的长处,去了解学生真正的长处。第二,让学习的动力不是成功而是成长。学习的动力不是成功而是成长,这是回归到前面讲到的应该享受到学习的过程,实现人格的成长,而什么叫成功呢?我发现中国的自古以来对成功对定义就是四个字:名利双收。小时候小孩子是没有利的,只有名,因此我们的妈妈会这样去描述:隔壁的小红多聪明,她钢琴过十级,小明书法比赛得第一,等我们大学毕业之后找的第一份工作,你爸爸就会问:你月薪多少,你从小玩到大的朋友一个月有八千,为什么他去很好的公司月薪还很高你还在公司做底层。所以这就是中国名利双收的成功定义法则。我们讲了这么多成功,而我们教育的目的就是让他去名利双收。那回归到国际部本身,我们的学生是不需要利的,他从来都衣食无忧,含着金钥匙出生,那他对名的追求是没有概念的,所以该做的能做的就是通过这些优秀的老师,帮助他们打开更大的视野,看到更大的世界,他能够吸引到更加优秀的同学,他能在更加人性化的体制下成长!

 我讲的第四点就是直面现实并追求超越现实的个人理想。因为有钱,每天不用工作,因为有钱,每天可以出去玩。这就是直面现实,现实是单纯的。但是要超越现实,去追求个人理想。如果只直面现实,会显得太功利,如果只超越现实,又显得太复杂。人不能太功利,又不能太复杂。所以在两者之中只有理想了,因为理想会让你在物质上为了自己的理想去努力地奋斗,而理想也可以让你不仅只有物质本身,心中不仅仅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最后总结一下:第一,教育的目的;第二,是如何实现教育。教育的目的就是在学习过程中对过程的享受,就是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完整的人格,这才是教育的目的,而不是标准化的东西,然后就是如何实现它,就是那四点:第一就是发挥个人优势,这才更加符合国际教育,符合整个世界大局的东西;第二就是学习的动力不应是成功而是成长;第三就是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去挑战常规,进而树立自己的体会;最后一个是每个人都应该直面现实,超越现实去追求自己的个人理想,这才能够回归到我们前面三点。这就是我这一两年尤其是这个暑假所触发的一点关于人生的思考,谢谢大家!


分享到:
【打印正文】